旅游包车遇险 执法先锋极速响应
上午9时,随着演练总指挥一声令下,首场险情模拟拉开帷幕——一辆载有10名乘客的旅游包车在行驶途中,被突如其来的狂风刮倒的大树砸中车身,现场瞬间陷入紧急状态。
正在周边巡逻的泉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五大队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险情,随即启动“三步走”应急处置机制:其中一名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向支队汇报险情,并对接泉州开发区各职能部门,为后续救援铺设“信息高速路”。其余人员迅速拉起警戒线,果断阻断无关车辆靠近,并立即上前查看险情,一边递上饮用水,一边轻声安抚大家的紧张情绪。与此同时,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携液压破拆装备强势登场,变形的车门被缓缓撑开。医疗急救人员蹲跪车旁完成伤员预检分类。20分钟后,载着最后一名“伤员”的救护车鸣笛驶离现场。
地下车库抢险 智慧执法显效能
10时15分,演练转入地下停车场积水抢险科目。模拟强降雨导致地下车库积水快速上涨,多辆车辆受困。由交通执法、消防、交警、卫健、救援队组成的联合应急队伍迅速到位。在现场,联合应急队发现地下停车场积水持续上涨,可能对车辆和设施造成严重损坏,且周边道路因市民围观、车辆滞留出现拥堵后,交通执法与公安交警立即在停车场出入口及周边道路设置警戒区域,耐心劝离围观群众,安排警力疏导过往车辆绕行,引导救援车辆优先通行,保障抢险通道畅通。应急管理部门统筹调度排水设备紧急抽排,消防救援大队利用专业装备协助转移受困车辆。各部门高效联动、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抢险合力,最终成功处置了地下停车场积水引发的突发险情,最大限度降低了财产损失。
这场实战化演练全方位检验了执法队伍在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与跨部门协同处置能力。“演练不是终点,而是实战能力提升的起点。”市交通执法支队支队长卢元新表示,“要持续完善‘部门联动、区域协同’的联动合作机制,聚焦道路塌方、台风防汛、城市内涝等高频灾害,在实战化演练中不断淬炼应急能力,用每一次精进的准备,践行‘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承诺,让平安的基石在一次次演练与实战中愈发坚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