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完成交通固投165亿元,连续15年交通投资超百亿元。全市公路、水路总周转量分别比增5.9%、6.5%;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4万标箱;快递业务量完成28.3亿件,比增8.46%、占全省45.67%。
(一)聚城畅通驱动项目建设高效突破
2024年“聚城畅通”工程重点推进项目75个,项目总投资16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1.6亿元,超计划目标5.28%。累计争取国家、省级补助资金达20.6亿元,创年度争取上级资金之最。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列入交通运输部项目库。
环湾快速路网,金屿、百崎大桥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国道G228线石狮水头(晋江界)至莲坂段提级改造工程、台商区海湾大道建成通车。
县域交通路网,开工永春锦斗、国道G358线安溪段等项目,加快政永高速德化段、国道G324改线等项目建设,新增朴里A、B区和洛阳江A区3个高速服务区出入口。完成新一轮县道规划,在原有基础上增加700公里、增长超30%,县道规模将达到2860公里。
(二)港口发展带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
牵头全市港口高质量发展,推动成立市港航产业促进会和5个县级港口指挥部,推动锦尚作业区4号泊位扩建工程7个项目相继交竣工。全市船舶总运力突破559万载重吨,靠泊开港以来最大吨位集装箱船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一位,泉台集装箱运输量、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加快“总部入籍”步伐,顺丰创新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全省首个拥有自动化分拣设备的冷链中心-顺丰物流冷链中心启用,日均打包快件峰值超3万票。圆通速递福建智创园项目正式投产,中通闽台总部项目落户南安官桥。晋江机场引进邮政航空入驻运营,客运航班货邮吞吐量比增31.7%。
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行动,2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建成兴泉铁路黄塘货运站接线工程等15个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在2023年、2024年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年度绩效评价中均获评A档(最高档),全额获得两个年度中央奖补资金共9.05亿元。
(三)服务机制保障旅游交通顺畅有序
牵头全市文旅经济发展总指挥部交通服务组,制定并优化“1+4”方案,构建“三纵四环”的立体指挥调度体系,固化“公交+出租+包车快速接驳”多渠道疏运模式、“停车+换乘”等多项运输保障机制。“公交+慢行”的接驳模式被《人民日报》专刊推介,在央视《朝闻天下》黄金时段长达2分多钟集中展示,江苏南通、扬州、湖南衡阳多地纷纷来泉学习取经。
中心市区创建4条旅游线路并更新投入52部复古铛铛车。古城核心区增强慢行系统,投入185辆“小白”、1.6万辆“小黄”、6000辆“小橙”以及563个租借站点,有力保障“快进慢游”。
(四)办好实事实现群众出行显著改善
城乡交通一体提升。新增、优化公交线路共45条,新增、优化8条定制客运班线,更新新能源公交车443辆、巡游车256辆、网约车3481辆。建成乡镇客货邮融合站66个,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82条,打造“客货邮+路烟彩”站点365个,实现全市客货邮融合100%覆盖。
公路出行持续向好。泉州湾跨海大桥2025年起货车通行费基准费率由2.14元/公里优惠至0.45元/公里,有力疏解环泉州湾交通拥堵。国道G358线华表山2号隧道获交通运输部监测评价最高等级。农村公路累计完成路网建设与改造251公里、危病桥改造40座、生命防护工程290公里。
海上客运加密提质。泉金客运航线自2024年4月1日起由每周6航次增加至每周14航次,累计运营562航次、运载旅客4.85万人次,比增150.9%、347.5%。
(五)多点发力推动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等专项行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898家次,整治重大事故隐患397项,接报道路运输企业行车事故、死亡人数稳步下降,内河水上运输、公路水运工程、公路养护实现零事故。
深化“放管服”改革,“网上可办”率和“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100%,落地实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一件事”集成套餐,沿海运输船舶证书三方联办新模式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23年度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
提升执法效能,科技治超一期项目基本建成,全面启用“闽执法”平台,着力打造“智慧大脑+中枢神经”。共查处违法案件11081件,监督在建交通项目44个。危运智慧监管工作经验作为全省唯一案例,被交通运输部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二、2025年重点工作
(一)推进交通专项规划。站位交通与城市、产业更紧密融合发展,加快编制泉州市“十五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完成农村公路网、国省干线网等相关规划编制,开展泉州市邮政快递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谋划更多有效益、高品质的项目,精心绘好未来发展“蓝图”。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金屿大桥、百崎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快晋江隧道前期工作。推进国道G324线工程南安段、惠安段,完成国道G228线石狮段提级改造,开工国道G358线安溪虎邱至龙涓段公路工程等项目,加快国道G358线安溪城厢至官桥段公路工程、国道G638安溪雅兴至东坑等项目建设,建成永春锦斗互通,力争政永高速德化段主线贯通,开工德化草村互通。确保全市交通固投连续十六年超百亿元。
(三)推进物流降本增效。高质量完成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任务,确保20个重点项目全部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投产综合货运园区项目4个,建设改造集疏运公路62公里,更新、改造多式联运设备110套。用好兴泉铁路、泉州湾跨海大桥等疏港铁路公路的集疏运能力,持续推动散改集、公转水,大力发展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服务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开拓货运新业态。
(四)推进智慧交通发展。加快落实交通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启用33处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推动“传统人工查验”向“智能精准执法”转变,提升“线上+线下”执法效能,形成全市科技治超“一张网”。以桥梁隧道智慧管理平台、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公路视频监控智能化能力提升和多功能交通量自动化观测站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快公路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AI智慧路面巡检等技术在公路养护上的应用,建立日常养护智慧化管理机制和养护管理决策科学化机制,提升公路智慧管养能力。
(五)推进交通改善民生。深化我市“多彩公交+慢行”模式,推动巡游车和网约车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强化国省干线管养,安排养护工程项目59个、估算投资近5亿元,完成国省道路况提升27公里、估算投资2亿元。全面消灭“次差路”,做好部“十四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迎检工作。继续推动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40公里以上、村道安全防护工程100公里以上和危(病)桥改造6座。
(六)推进治理能力提升。不断推进交通审批服务便利化、优质化,推动我市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从“能办”向“好办”转变。紧盯道路运输、在建工程等重点领域,突出整治“黑车”“百吨王”“两客一危”、机动车维修和货运服务业的执法监管,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经营秩序。继续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治理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