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交通运输工作总结暨2020年重点工作
来源 :泉州市交通运输局 时间:2020-02-22 00:00 浏览量: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围绕“作答三个时代命题、聚力赶超攻坚”的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攻坚突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全市交通固投完成投资110亿元,连续十年突破百亿。其中,高速公路建设10.8亿元;普通公路建设与改造42.6亿元;水运工程建设21.63亿元;场站及运输装备7.6亿元;现代服务业26.4亿元。全市公路、水路总周转量分别增长8.5%、15%,位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泉州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57.93万标箱;邮政业务四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泉金客运航线全年完成客运量超14万人次。

  一、2019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项目建设有力推进

  高速公路,续建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年完成投资10.02亿元。加快启动加密扩容,泉南、厦沙两个路段改扩建工可已获批,初步设计文件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查,获批部补资金9.51亿元,到位政府专项债5.4亿元。沈海扩容二期泉州段基本完成工可修编,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高速泉州段等项目前期加速推进,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已初步确定将洛江至永春段高速公路接刺桐路北拓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

  普通国省干线,以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项目提速,新开工安溪福田至祥华段等3个项目,完工德化城关至三班、安溪南翼新城过境段共15.45公里,启动泉州大桥及接线拓宽改造工程、洛阳江大桥拓宽工程等项目前期研究。召开现场观摩会,选树晋江东石连接线等绿色公路、品质工程示范项目,引领全市公路工程高质量发展。投入专养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6.52亿元,实施路面改建64公里、绿化提升47.8公里、排水系统整治152.59公里、桥梁护栏改造52座,全力打造“五优”公路,实现年平均综合好路率94.37%。

  枢纽场站,建成投用泉州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立体化交通枢纽作用凸显,城市主要交通窗口面貌焕然一新。建成投用安溪尚卿综合运输服务站。继成为福建首个“国际陆港”后,晋江陆地港加快推进二期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700万元,快件中心、快件监管中心二期、三个电商仓库等工程竣工投用,不断巩固全国领先地位。晋江国际机场持续扩能改造,建成投用中央机坪4个停机位、北机坪9个停机位及附属设施。

  港口设施,湄洲湾30万吨级主航道建成投用,极大改善湄洲湾航道通航条件。加快推进石湖作业区5-6号泊位工程、锦尚作业区2号泊位扩建及4号泊位工程、石井作业区16-17号泊位工程、肖厝作业区18A-C#泊位工程、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外走马埭作业区16-20号泊位工程)、泉州湾小坠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的项目建设。

  (二)交通物流加速升级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谋划中通快递福建总部等16个项目,签约德邦东南总部等3个项目,开工惠安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等23个项目,投产晋江市韵达快递有限公司操作场地等7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额26.4亿元。推动“无车承运人”发展,积极引导企业结算中心落户泉州,有效融聚外地税源,新增试点企业2家,总数达5家。3家部级“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交易运送量达598.69万吨,营业收入达77.72亿元,为地方创收3.07亿元。新增冷链运输车辆38辆、牵引车53辆、挂车109辆。

  水路运输,制定出台加快泉州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及对水水中转集装箱和外贸集装箱货物港务费实施减半征收,推动新开航线和新增运力,全年新增3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1条市场采购外贸内支线、8条内贸集装箱航线;全市货船载重吨达313.21万吨,集装箱箱位16.19万标箱,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一位。

  邮政快递,立足长远发展,编制《泉州市快递集聚发展规划(2020-2025)》及《泉州市推动快递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泉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正式运营。全年邮政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收入、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比增30.02%、26.35%、25.10%、23.28%,四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快递业务量居全国第11位。

  (三)民生服务持续改善

  四好农村路,全市建成农村公路213公里,建设“三产路”43公里,实施安保工程723公里,改造危病桥33座,完成投资10亿元,全年投资额超过“十二五”总和。加快实施村村通客车,更新农村客运车辆25辆,投资536.4万元,全市2055个建制村均已通客车,提前一年完成交通部的目标任务。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数量9个、133个、1895个,覆盖率为100%、100%、93.5%,建成永春呈祥站、东溪站等7个农村公路多功能停靠驿站。全市选树市级示范乡(镇)15个,安溪县获评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先后到我市调研“四好农村路”,高度肯定我市工作成效。

  城市公交,出台泉州市市级城市公交成本规制管理暂行规定,为公交优先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打造智能公交,市区公交实现扫码支付乘车,“泉城通”APP应用覆盖中心市区及永春等10个县(市、区),全面安装一键报警和安全隔离门,公交的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开通“就医线”“就学线”“偏远乡村线”,全年新增公交线路15条,优化公交线路10条。

  (四)行业治理不断深化

  围绕迎大庆、保稳定,采用部门联合执法、“科技+执法”等手段,强化对动车站机场等重点部位和“两客一危”“黑车”非法营运、超限运输等重要领域的执法,全年共查处案件14707件,工程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案件数位居全省首位,共享公安重点卡口信息查询等多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路政管理“吹哨报到”模式得到上级部门好评。发力网约车等新兴业态管理,全市目前共1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1.7万部网约车、3.7万驾驶员实现合规化,双合规订单率达80.6%,位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开展“压违章、减事故”“非法改装车辆整治”“渣土车整治百日攻坚”等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发生次要责任以上道路运输车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下降25.52%、15.69%、25%,消防、内河交通、公路养护、工程建设继续保持零事故。

  (五)党风政风不断提振

  落实巡察整改。从严从实从优落实市委巡察三组反馈3方面15项45个问题的集中整改,推动“当下改”和“长久立”,制定、修订和完善各类制度及规范性文件40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细落实。推进主题教育。发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动作用,推动全系统深入学习讨论,调查研究、查摆问题、落实整改,局党组先后查摆问题128个,即知即改124个。抓好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激励机制,结合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改革,推进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形成梯次、结构优化,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积极性。推进高效行政。完成市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实现与公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高质量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74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推行政务公开,高效办理各类咨询诉求、来信来访;加强舆论引导,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在市直政府部门保持前列。市交通运输局被评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二、扎实推进2020年工作

  (一)主要预期指标

  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以上。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1.9亿元,普通公路完成投资36.6亿元,水运工程完成投资20亿元,运输服务及其他完成投资51.5亿元。公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6.5%和8%,增幅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邮政快递业务四项指标增幅继续领跑全省。

  (二)重点工作

  1.着力项目攻坚

  规划方面,全面盘点“十三五”规划,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已列入部“十三五”规划内的项目,特别是已经开工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打好“十三五”收官战。启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十四五”期泉州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为泉州交通运输未来五年绘好发展“蓝图”。

  高速公路,续建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争取上半年建成通车,推动137公里环城高速“大环”闭合成网;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开工建设泉南线永春互通至汤城枢纽段及沙厦线德化至汤城枢纽段,加快洛江至永春段高速公路接刺桐路北拓、沈海高速公路福厦段扩容二期工程福州江阴至泉州惠安、永泰至德化、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高速泉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储备泉金通道等项目。

  国省干线,重点加强未达标路段改造项目、重要节点连通项目、拥堵瓶颈路段改造项目建设,续建省道310线德化龙门滩至苏洋段等10个项目,建设里程83公里,不断提升国省道二级公路比例。推进东海金屿百崎通道、国道324线洛阳江大桥拓改前期工作,力争开工泉州大桥拓改工程。

  枢纽海港,围绕全市“大枢纽大场站”布局,支持晋江陆地港、泉州火车站综合枢纽等重点客货枢纽继续做大做强,积极向上申报国家物流枢纽,更好发挥场站枢纽带动辐射作用。续建泉州石湖作业区5-6号泊位工程等9个项目;谋划锦尚作业区7-8号泊位等项目前期工作。

  2.着力融合发展

  鼓励和规范网约车等新业态创新发展,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清理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和驾驶员,力争全市网约车双合规订单率继续保持全省全国前列。着力巡游、网约融合发展,探索“巡游车+互联网”服务,积极应对新、旧业态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维护出租汽车行业安定稳定。

  推动城市规划区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融合发展,探索在城市周边增设简易高速互通口,积极推进泉州湾大桥降费服务,让高速公路更优惠更便民。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养护,重点对PQI值(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小于80以下路段进行整修,实施路面改造118.5公里,沥青路面罩面、破碎板修复212.04公里,绿化提升45.6公里,持续推进普通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等便民设施建设和国省干线公路“厕所革命”,协同地方政府推进路域环境整治,以优良的路况、优美的路容,接受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努力提升城市展示面。

  启动晋江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工程,紧紧盯住“一波两率”(航班波、航班正常率、客座率)加大航班航线拓展力度,力争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扶持泉金客运航线发展,引导参航企业新增客轮,进一步方便两岸旅客出行。按照“大枢纽大场站”发展需要,增开对接高铁、机场、港口(码头)的公交,推动市内公共交通与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和零距离转换,完善跨片区公交与区域内公交、社区巴士、公共自行车的有效接驳,推动多种出行方式无缝衔接和融合发展。

  3.着力物流升级

  加快落实运输结构调整工作方案,深入实施运输结构调整“五大行动”。发展甩挂运输,计划新增牵引车40辆、挂车80辆。鼓励和规范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冷链运输、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育更多集聚带动倍增效应强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平台,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和产业集约化水平。积极参与全市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交换共享体系建设,推动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发展。

  用好用足促进水路运输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提前谋划扶持全市港航发展的新举措,持续用政策红利促进泉州港航发展。支持水运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新增运力、优化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货物向水路运输转移的承接能力。支持做大集装箱业务,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拓展海运服务网络,打造畅通高效的“海丝”运输通道。

  继续发力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吸引国内有实力、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在泉州建立区域总部或注册公司法人、结算机构。扎实抓好《泉州市快递集聚发展规划2019-2025》及《泉州市推动快递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地实施,积极引进重点快递企业总部“入籍泉州”,加快推动顺丰创新产业园、中通快递福建总部、圆通速递福建总部和德邦东南总部等项目建设进度,发挥总部集聚效应,持续巩固泉州作为省内快递业功能集聚区的地位。

  4.着力民生改善

  以公交成本规制出台为契机,完善定制公交、社区巴士等多层次特色公共交通服务,深入实施公交两项规划,加快主干道快速公交建设,持续完善公交线网,计划新增5条公交线路,延伸、优化8条公交线路,畅通城市微循环。科学调度公交班次,提高公交准点率,加快公交智能化移动支付方式全覆盖建设,加强驾驶员安全行车、文明待客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全市公交服务水平。

  印发“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方案,全力争创省级乃至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泉州经验,支撑我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财政资金保障机制,推动市本级财政投入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资金1亿元以上,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计划实施农村公路路网建设20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病)桥15座以上,推动农村路网提档升级,把农村公路打造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5.着力行业治理

  以“两客一危”、非法营运“黑车”、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运输、无证维修为整治重点,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和严厉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深化违法超限运输“一超四罚”和“失信惩戒”,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机制,营造统一、规范、公开、诚信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围绕“马上就办”、扫黑除恶、安全管控、路域环境整治等,研究和落实一系列强有力的机制措施,全力保安全、优秩序、提服务,以良好的交通运输面貌迎接世中运在我市召开。

  6.着力从严治党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运用巡视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检查、述职评议、调研督导、考核展评“五位一体”的责任落实机制,把全面从严治党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严格加强重点工程、交通执法、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监管力度。从严从实监督管理干部,加强警示教育,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交通运输队伍。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舆论监督,确保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